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雨霖铃名家书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雨霖铃名家书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宋朝诗人辛弃疾、苏东坡、柳永、李清照四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宋朝诗人辛弃疾、苏东坡、柳永、李清照,都是伟大的诗人。
但是我尤其喜欢苏东坡。
第一,苏东坡最全才。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填词写诗尤其擅长,谜语猜的,散文作的,你说全才不全才。
第二,苏东坡重友情。苏东坡和王安石是好朋友,因为政见不同,被贬人迹罕至的岭南,吃尽苦头。明知这与王安石有关,但无论写诗填词,还是口头述说,从来不怨王安石。而且***以后,知道王安石被撤,还去安慰,朋友做的真正真情。
第三,苏东坡重亲情。如果苏东坡照顾妹妹苏小小是传说,那么苏东坡和弟弟苏辙的两地书,诗里字句将兄弟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四,苏东坡重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多么真情的流露。
第五,苏东坡懂生活。做官,填词,旅游,吃喝都不误。即便是岭南被贬,还能日吃荔枝三百课,还创做名菜东坡肉。
第六,苏东坡豁达、勇敢、无畏。比如“人情有味是清欢”,比如“此心安处是吾乡”,比如“竹仗芒鞋轻胜马,别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太喜欢苏东坡了,哦,他叫苏轼。
宋朝诗(词)人,我最喜爱苏轼(东坡)。
苏词是豪放与婉约兼具的大家;既有大家气概,又有柔肠细腻。历史上的诗词大家,形成一种风格的多,但要把多种风格集于一身,殊为不易。这和常人具备一种本事和两种本事是一种关系。
且看苏词的豪放: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又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执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浪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且看苏词的婉约: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诗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他的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的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有名的词《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流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霄佳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如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构思巧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回味无穷。一生著有很多词作。
我很喜欢幸弃疾的词。
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他和辛弃疾都属于豪发派,世称苏辛。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代表作品《赤壁赋》《慈湖夹阻风》等。《赤壁赋》
曾经在中国的所有文人中,最佩服苏轼,佩服苏轼的全才,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一个人一生中能有一样达到苏轼这样的高度就是人才,苏轼却惊人的五样俱全,所以,人们才说,苏轼这样的全才五千年中国才能出一个。后来接触了辛弃疾的词,又了解了他的生平事迹,才知道真正豪放的词是什么样子的。“无情未必真豪杰”,辛弃疾那种融入到血液里的爱国情怀,加上他无与伦比的才情,铸就了真正的一代豪杰。读辛弃疾的词,时而让人热血沸腾,想和他一起跨上战马,奔赴战场去追击敌人,时而让人扼腕叹息,甚至潸然泪下,为懦弱的南宋朝廷错失这样一位文武兼备的良才而遗憾!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从小就亲眼目睹了北方人民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些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1161年,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1162年,耿京派他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商议共同抗金。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却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辛弃疾一不做二不休,立即跨上战马,率领五十多人连夜袭击几万人的敌营,亲手擒拿叛徒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示众后砍头。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南归后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辛弃疾初归南宋,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刚即位不久的孝宗曾不顾群臣和太上皇赵构的反对,为岳飞***昭雪,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这使得年轻的辛弃疾想大展宏图,他向朝廷提出了《美芹十论》、《九议》等著名的关于抗金北伐的建议。但是南宋朝廷却骨子里懦弱,根本不思收复北方的大片国土,只想偏安于江南一隅。加上辛弃疾“归正人”的尴尬身份,因此他们不敢把辛弃疾真正派往北方战场,而是派到南方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他的一腔抱负,满腹才华,就这样白白闲置。此后的四十多年里,辛弃疾几经宦海沉浮,爱国的初心却始终不变。他常常登高望远,抚今追昔,为自己的报国无门,为国家的山河破碎,为百姓的流离失所而深深悲叹!
1207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不但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所以爱国主义贯穿着他的一生。他眷恋祖国的大好河山:“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遥岑远目,玉簪螺髻”,在他眼中,祖国的河山是如此的美丽,所以,他要“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年轻时的他,心中总是豪情万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年少万兜鍪”,“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可是,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闲置,他不得不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可怜白发生”。那个曾经“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青年,而今“终于识尽愁滋味”了。然而,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受到多大的打击,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永远是国家的统一:“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疾风暴雨之夜,从梦中醒来,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读到这里,禁不住为这位满腹才情,毕生致力于收复国土的爱国词人留下同情的泪水。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广泛用典,却恰到好处、浑成自然。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带动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都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这就是我最喜欢辛弃疾的原因,因为辛弃疾不仅仅是文人,他还是一位真正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