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尾竹竹坡书画作品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尾竹竹坡书画作品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危素什么意思?
危素名词解释:元大臣。字太朴,一字云林。金溪(今属江西)人。受业于祝蕃、李存、吴澄之门。历任国子助教、国子监丞、太常博士,官至参知政事。
认为兴学设教,目的是“作成人材,备国家之任使”,教育对国家社会绝非小事;虽人性皆善,但后天环境容易使民“陷于罪罟”而不自知,所以无论“长才秀民”或“蚩蚩之氓”,都待教而后明。
怎么化用诗词?
诗词一道 ,自古皆有用典者,即古人之典实,有化用古人之诗句者,只要能增加诗词之力度,皆无不可。
如金.吴激的《人月圆》词:“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该词首句: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花…,即用陈后主,亡国艳曲《玉树***花》典故,又同时袭用了杜牧的《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其实作诗或词最好不要袭用太多前人词句。一首诗化用前人诗句一两处也无不可,否则徒为前人之奴仆矣。此词却几乎句句化用前人诗句,实犯作诗填词之忌讳,但所幸吴激是有感而发,而非无病***。吴激是南宋丞相吴拭之子,名书画家米芾之婿,靖康末,使金,被金熙宗强留。赴某同僚家宴,见一侍姬,意状抑郁可怜,叩问之,系宣和殿旧宫姬也,靖康乱,被金人掳至此。吴激感而成词《人月圆》。虽写旧宫姫事,实寄托自己的丧家辱国之恨,和流落天涯之痛。虽化用前人诗句较多,但剪切妥协,与作者的心境相附,其家国之思一一流出,倒也不失为上乘之作。
晏殊的:“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化用。
其实化用的最高境界是不露痕迹,浑然天成。如晏几道词:“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化用岑参《春梦》“枕上阙时春梦中,行尽江南几千里”句。
可见“化用”重在“化”字,最好是有所变化。而“用”须恰当,不能生搬硬套。化用必须与自己所抒发的诗境相符,有助于诗情的抒发方是化用的本意。
其实化用也可用整句,有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奇效。如晏几道另一阙词《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其中一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整句的取自五代翁宏的《春残》诗,诗云:“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将整个后二句,摄入词中,竟成名句。而原诗却寂寂无闻。可见杨柳枝不过尔尔,入***净瓶,便活力无边。
如毛诗:也多有整句引用前人诗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引李贺诗句)挥手从兹去~挥手自兹去(李白)。萧瑟秋风今又是~秋风萧瑟今又是(曹操)。
总而言之,化用要“化”的妙,要不经意处化用,刻意为之反而不好。一首诗引用太多,如前文所言,陡为前人奴仆尔,如宋.词人周邦彦,所作词,皆多化用前人字句,好句多有来源,但周随手拈来,自然无迹,亦是手段。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论他:“深远之至,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可见化用过多,即便如周邦彦之才,亦不免为前人奴仆。
所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仍是千古不变的真言。学识到了,不“化”自“化”,将古人的精粹妙言,似细雨滋养文字才华。行云流水自成诗章;涉笔千言皆得雅趣。
作诗填词,化用前人诗句词句,实属正常。但化用诗词并非一个简单的事情,不仅需要理解前人诗句词句的意思,并要糅合自己的思想。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化其意而用之。说白了就是改写,专业点叫“潜化无痕”。这需要高超的技术。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用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纳兰容若的《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句“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化用李商隐的《无题》句“一寸相思一寸灰”,等等。
二是化其式而用之,即借用原诗或词句的表达方式,但传达不同的意思。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取式于庾信的《射马赋》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取式于江为的断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等等。
三是直接引用成句。某在《豫斋词话》中对此亦有论述,曰:或问:前人之句可用否?余以为可用。盖因时过境迁,事易时移,其成句之意境亦变矣。然亦当少用,或化用,其理同用典。其要也,当不据于原意,其人其境已逝,虽原句亦当另立新意;或以诗句入词、以词句入诗者,亦别有妙境。余诗《桐花》(其二)“燕低欲问时,一霎清明雨”,乃借冯延巳《鹊踏枝》“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之成句;冯氏写情愁,余则乡愁。故其句虽同,其境却异矣。如晏几道的《临江仙》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直接引用翁宏的《春残》诗句。等等。
另外,隐括体也算是一种化用,这种化用要求更高,要与原作者有强烈的思想共鸣,取其诗意,隐括而成别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相关材料,在此不作赘述。
最后,贴两首直接引用过前人成句的拙作,请方家批评指点。
《桐花三首·其二》结句直接引用冯延巳《鹊踏枝》成句。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答!
民间有句老话:"天下文章一大套,就看抄的妙不妙"。所谓"抄",说起来容易,但实属不易。如何抄?怎样抄?关键还在这个"妙",怎一个"妙"字了得!
自古文人多巧舌,抄,说得冠冕堂皇是"借、借用",甚至还有专有名词叫"脱化"、"化用",如果说的不好听就是"偷",就是"剽窃",文人们还称之为"文屠"、"文抄公"。
在头条的"老司机"们,也许经常能看到"洗稿"、"伪原创"这个词,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抄袭",不过是***取了一些手段,或者是文章处理软件而已。不管说的好听不好听,关键在于:会抄不会抄,会偷不会偷。
古今诗人、词家擅抄善偷者不计其数,很多名家大师也不例外。与其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还不如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一一一诌也罢,偷也罢,还是抄也罢,只要心术正、笔法精,精妙地借鉴,理解后的变通,未尝不是好事。也就是说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立地书厨,久而久之,因赏其词、爱其句,或赏其情、爱其意,一旦自己下笔,便有意无意地承借脱化他人佳句,也是一种写作方式和手法。
腹有诗书气自华,博闻强记,正如少陵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切莫书到用时方恨少,抓耳挠腮何处抄。胸无点墨,哑口无言,更谈不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厚积而薄发,创作中又能信手拈来,巧妙借鉴,这是硬道理,也是真功夫,何乐而不为?
相反,居心叵测,心术不正者,此法不宜!倘若偷学行骗伤了面子,自取其辱;功力不足者,断章取义,一叶障目,此法慎学!倘若走火入魔,损人利己,沽名钓誉,自毁清誉,令人不齿。正所谓:要做学问先做人,人品重于学问。
在诗词的创作中,运用前人诗句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其实也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对继往学问的传承和发展,这是诗词创作的一种普遍规律。
但值得注意的是,化用和抄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抄袭是对原创作品照本宣科,抄袭者不要说创出新意,恐怕对原句原诗不求甚解,一知半解,自然是窃贼行径。化用是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结合亲身所触及的真景实情,或借或改或炼,运典入化,浑然天成,来自于原创甚至高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