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临写名家书法教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临写名家书法教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王铎是如何临习二王法帖的?
  2. 练习硬笔书法,怎样把临习古帖与现代书写方式很好结合?
  3. 书法自学至今,以下三张临写风格,到底如何确定方向,困惑,请教?

王铎是如何临习二王法帖的?

王铎(1592--1652).是明清之际的著名书法家。当时书法界流行一种书风,就是追求柔媚和馆阁体态。王铎和同时代的黄道周,倪元璐别树一帜,力求克服萎靡不振的书坛,提倡学习以二王为代表的古法,振兴书坛,被世人誉为"明末书坛三株树"。

王铎书法,取法高古,但万变不离其宗,总的来说他一生都在追寻王羲之,王献之的笔法。据他个人说,他是***取隔天临习的手法,就是一天专门创作,为前来求字的宾客书写。再一天就专门临习历代书法名家法帖,但他一直把临习二王的法帖作为必修课,从未中断。从中汲取营养。丰富他的创作思路。

临写名家书法教学,临写名家书法教学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代书法家段春潮誉王铎为"神笔"。这个称呼的来历,也是和"二王"有关系的。王铎说他每天孜孜以求"二王"笔法。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有几次他真的梦到王羲之亲授笔法。还有一次是梦到王羲之赠他一支笔,此事虽无迹可查。但一个书法家苦苦求索二王书法,完全有可能梦到王羲之,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并不为奇。

但王铎笔下的神力,并不是神梦所传,而是勤奋刻苦训练得来的。王铎学习二王书法,要求极其严格,以至于苛刻的程度。如他二十岁为追求王羲之尺牍的神韵,要求自己临摹大王的字,每个字须写至一万,而且不使有死点死画败笔。举例来说,他二十八岁所书《吴养充先生并儒人张氏墓表》,就是学大王行楷笔法的典范之作。到五十六岁时,他临王羲之的《蔡家宾帖》长条绫幅,最后的十一字,一笔成书,如庐山飞瀑直下三千。对王羲之的笔法运用纯熟,达到熟极生巧,又大巧若拙。达到了"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别人问道他这幅书法临摹感受,他说"戢鋭于内,振华于外"真是达到了人书俱老的佳境。

王铎从二王笔法的临习里,也摸索并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新意。如他吸收大王的纵中有敛的形质美,又发挥了自己豪纵的放逸;他汲取王献之的错落有致的外拓笔法,又能展开來写,通过疏密,斜正的夸张对比,呼应,点画生奇,取得了变化而又平衡的艺术效果。所以,后来的傅山说:王羲之的《兰亭序》之妙,在于行中有楷,王觉斯草书之妙,在于草中有楷。

临写名家书法教学,临写名家书法教学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练习硬笔书法,怎样把临习古帖与现代书写方式很好结合?

硬笔书法很实用,出于工作原因,很多人都希望能写好硬笔字,于是市场上的硬笔字帖便大行其道。古人云取法乎上,对着硬笔字帖临习起点终是低了一点,我觉得练习硬笔字也可以毛笔字帖、毛笔书法结合在一起,可以跟传统临帖结合在一起,我的做法如下:

喜欢魏碑,我希望我的硬笔字、毛笔字都能写出一手好魏碑,那怎么统一呢?我的办法是练同一个碑(或同一个帖)

比如我喜欢张猛龙,那么硬笔我练张猛龙,毛笔我也练张猛龙。

临写名家书法教学,临写名家书法教学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时间少的时候练习硬笔,打开张猛龙碑,用1.0中性笔对着练,练习结构,练习笔法,写准粗细,写准字形,一时没写准也要往这个方向靠。用1.0零的中性笔是因为粗一点的笔比较容易写出粗细变化。

下面附上两张我的硬笔临帖

自我感觉练的差不多了,便进行迁移训练,就是用字帖上的字去写作品,去检验练字的效果。

我的做法是去抄诗词,同样附上两张抄诗词的硬笔作品

时间多的时候练习毛笔,按照临帖的标准去临,同样还是临习张猛龙,一时没临像没关系,反反复复临,总会变得越来越像,越来越好。

同样附上我的毛笔临帖作品图片两张

同样临帖之后要进行创作,去检验临帖的效果,附上我的创作图片三张(对联纸和宣纸写的)

练习硬笔字和学习毛笔书法一样,一定要取法乎上,那就必须临习经典的古代法帖。

一、选帖。练习楷书的话,可以选择小楷名帖灵飞经》、赵孟頫的《道德经》、《汲黯传》等,还有文征明《草堂十志》、《琴赋》等等。练习行书,可以选择笔画明朗、法度严谨的行楷比较好。比如:王羲之集字《圣教序》、欧阳询的《千字文》、陆柬之的《文赋》、赵孟頫的行楷帖等。

二、精练。练的多不如练的精,不要急着“通临”全帖,而是逐字攻克。如果只是一味的写,一个字也没吃透,一个字的写法也记不住,即使写的再多,也没什么用。***如一天只掌握一个字,一年就可练熟365个字。常用汉字才有二千多个,而且汉字的结构是有结构规律可循的,往往写会了一个字,就可掌握同类型的字。

三、坚持。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不要去和别人比较,有的人学的快,有的人学的慢,这没关系,重要的是多用心练习,坚持就能成功。

同时,不要过于指望书法老师和教程,老师和教程只是在介绍他们的经验,对于你,未必合适。在临帖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古为师,就能不断进步。

练习硬笔书法,怎样把临习古帖与现代书写方式很好接合?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想要将古帖与现代书写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那么首先在临习古帖的时候就要做到形神兼备,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有结合的这一说法,否则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至于题主在备注中所说的,***用横向来书写觉得很别扭,但使用纵向来书写却又觉得写不出味道来。这个问题其实有两点是关键的地方:

古人是***用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的这种方式来进行书写,而现代人则***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因此两者在审美上给人的感觉就不尽相同。

图片:卢中南硬笔

我们在临习古帖的时候,特别是行书和草书的作品,它们的上一个字与下一个字或者多个字间往往是相互呼应的,或***用实连的方式或***用笔断意连的技巧。如此,便可使欣赏者随着创作者的点画起伏而造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而这种艺术效果倘若***用横向来进行书写,目前是没有很好的办法可以进行表现的。另外,汉字的造型也决定了横向书写的笔势相连难度比纵向来的大很多,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经典的横向笔势相连之作。

图片:张文海硬笔兰亭

硬笔书法想要结合古人的书写技巧,那么首先一定要做到临帖形神兼备,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有结合之说。硬笔书法的创作***用横向书写或纵向书写都是可以的,只不过从传统的书法审美角度来看,我们会感觉纵向书写来得更好。

硬笔字的练字方向,我是分得很清楚的——

要么是横写行书,追求日常实用效果。要么,是纯粹玩味,竖写繁体,追求硬笔书法艺术

若是满足前者,横写就写简体行书若横写时再写繁体字,作为日常字,不是很合适;

而作为硬笔书法艺术,横写去写繁体字,也不太合适。

古贴中的结构怎么应用到日常字里面的,我认为满足这几点就可以:

1,该结构有出处,并且你也喜欢。或古或今,但必须是比较权威的[_a***_]!

不然,字该怎样的简繁,笔顺的调整,有可能会被误导,字的结构上,非常有讲究。

2.有些结构,虽然是源于古代的经典,但你确信,作为日常字, 要有一定的辨识度。

如上图中的:色,作为日常字,实际上就有点生僻的。而绝大多数字,辨识度还是很高的。

不然,太生僻的变异写法写日常字,普通人看不懂,岂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3.结构写准确,写自然,永远是一个理念。在一段文章里,不能有突兀感;

多写多练的事,当然,若有人常帮你,可能更好!

书法自学至今,以下三张临写风格,到底如何确定方向,困惑,请教?

这三张临贴作品基本上不错,有一定的收获,可喜可贺。我个人建议在这个基础上要结合楷书的练习更好,没有楷书的功底,练习这个行草书基本会很慢的,所以从这三副作品当中就感觉到书写者的楷书功底有点跟不上,不是太扎实。

楷书的基本功在扎实一点,对平时练习行草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为要是把楷书写好了,也就等于把字的结构掌握了,这样再去写行草书的时候就轻松多了。

在开始学字的时候,就应该先把楷书好好练习一下,这是根本性的,我个人认为,只要把楷书练习好了,再去练行书或草书就省事多了,通过学楷书,明白了字的结构、章法,笔法等好多基础性的东西,再者,也锻炼好了自己的腕力,这样再去学习行草字的时候,可以减少很多困惑和迷茫,写起来也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己的一点见解,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这会有点空,谈下个人观点。

网上有人说自学书法等于***,对此我持反对意见。但独学而无友、无师的确不易进步且又极易误入歧途。这个必须注意!

从您习作看,临习的碑帖当很多了,这个从长远看好,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也未必都是好事。

从这三张来看,学黄庭坚的第一、颜真卿的第二、王羲之的第三。但这三个却是风格迥异,对于初学来说同时临写可能不太好驾驭,多则惑嘛[呲牙]

何况,风格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大多都要经过三种境界才能触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尹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先自查一下,看到哪种境界了?[呲牙]

所以,这个急不得也刻意不得。建议您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且入手较快的帖专心临习一段,然后呢,再找风格相近的或者先习练一家,然后顺流而下或者逆流而上,可能更容易找到或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风格是自然形成的,你读的书,临过的帖,见过的人,走过的路…最后终将成就现在的你!

我最欣赏自己的字了/写时很爽/写完/有的字我都不认识/有人抄我作业/不认识字问我/我都想一阵/使抄作业者印象深∥网络上此类事甚多/只好写着玩/你说呢/悟空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临写名家书法教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临写名家书法教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