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字帖古代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书法字帖古代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字帖雅称?
书法字帖,是用于写字临摹的样本。帖分两种,一种是石刻拓本,一种是墨本。前者又称碑学,后者又称帖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南方多以帖学为主,北方多以碑学为主,有南帖北碑之说。前者沉着厚重,后者鲜活灵动,各有风格,各有千秋。学哪一种好,一致认为先学碑好。书法传世资料最为古老,后学大家无处此法。帖源于碑,碑是正根。
三大书法名帖?
答:三大行书书法名帖为《兰亭集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王羲之《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名帖,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书法老师必读书目?
书法老师必读50本书目:
一、书法史类
2.《中国书法思想史》——姜澄清
3.《中国书法风格史》——徐利明
4.《书学史》——祝嘉
5.《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熊秉明
6.《民国书法史》——孙洵
7.《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丛文俊
8.《中国书法史·两汉》——华人德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行书帖?
行书字帖中如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颜真卿的颜体祭侄文稿,苏轼的经典寒食帖可谓是行书中的前三甲了,也是行书爱好者的迷恋的字帖,他们字体错落有致,收放合理,一气呵成。还有赵孟頫的《胆巴碑》米芾的作品,都是很不错的行书字帖,也有好多人练习硬笔行书的,卢中南吴玉生的字都是不错的选择
《祭侄文稿》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唐天宝十四年(77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颜真卿喝醉后,把首骨摆在书案上,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由于颜真卿心情极度悲愤,情绪难以平静,错舛之处甚多,时有涂抹,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天。苏东坡到黄州后,精神上寂寞痛苦,生活上穷困潦倒,《寒食帖》正是在这种心境下写成的。神气充足,跌宕恣肆,飞扬飘洒。苏东坡将心境感情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读来能感受到郁闷、牢骚、悲怆,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名家评点这幅作品“绵里裹铁”,说它“江河渲泻,放逸不羁;环环相扣,气脉通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生花妙笔,无二神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
请问古人写字的尺寸一般是多少,用笔的笔毫有多长?
古人写字的大小也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有所变化。从现存的文物我们可以看到,秦汉时期古人字主要是写在竹简、木片上,虽没有统一的尺寸,《云梦秦简》的《秦律十八种》简长27.5厘米,《法律问答》的简长却只有25.5厘米。而简的宽度也大约在0.5厘米左右,0.6、0.7的有,0.4的也有。
汉简和秦简尺寸差不多,魏晋时期,纸张成为只要记录媒介,《伯远帖》是东晋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每个字也就2.5cm左右。
唐代《祭侄稿》纵28.3厘米,横75.5厘米,单字在2.8cm左右。
宋代《苕溪诗帖》又名《苕溪诗卷》,北宋书法家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cm,横189.5cm,单字大小3.5cm左右,
明代唐寅《落花诗》纸本册页,三十四开,每开尺寸27cmx30Cm,单字也是3.5cm左右。
纵观古代书法经典,行草书一般不超过4cm,由此可知,笔的长度也应该在4cm以下。明后期随着大幅纸张和羊毫毛笔的广泛使用,书法作品的尺幅开始变大,出现了不少四尺[_a***_]对联。
综上所述,在临帖的时候要注意靠近古人,笔用中小兼毫,字尽量接近原贴大小,适当放大,避免把单字放大数倍临摹的情况,放大临摹导致笔法、书写速度、线条把控都不对,属于重新创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字帖古代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字帖古代字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