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颐和园书法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颐和园书法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是个怎么样的人?
说起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很容易让人想起北宋的柳永,一样的天性风流,才情高妙,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沉入风月深处,看遍青楼,醉卧花丛,怜香惜玉,剧终人逝时,换来一个风尘群芳披麻戴孝,合金送葬。
袁克文是袁世凯朝鲜三姨太金氏所生。据袁克文自述称:在他出生之前,袁世凯做了一个梦,梦见朝鲜国王以金链牵着一头巨豹来赠,并将巨豹系在堂下,食以果饵。巨豹忽然挣脱金链窜入室内,袁世凯惊呼而醒。
三姨太金氏在生产前,也猛到一头巨兽自外奔入,向己跃搏,梦醒之后,腹部剧痛,遂生下袁克文。
袁克文成人后以“豹岑”为号,即出于此。
袁克文出生时,袁世凯尚未完全发迹,当时清廷驻外使节不得随意纳妾,因此袁世凯对外一直宣称袁克文为大姨太沈氏所生,沈氏也将其视为嫡子养育,极度溺爱。
袁克文后来的风流不羁,吃喝嫖赌抽跟沈氏对他无原则的溺爱有相当大的关系。
小时候的袁克文十分聪明,6岁识字,7岁读经史,10岁写文章,15岁便可写一手好诗词。同父同母的三妹袁静雪后来回忆说:“二哥小时候很顽皮,既没有正正经经地念过书,也没有正正经经地练过字,但是他极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他对于写字、填词、作诗、做文章,都有着比较好的成就。我父亲对外比较重要的信件,有的时候由他代笔。”
袁克文的“风流堕落”是从迷恋香艳词书开始的,吃喝嫖赌抽的毛病是大太监李莲英的侄子,天津“大城李”带他染上的,先流连青楼勾栏,后开始酗酒,***,抽大烟。
据说,袁克文十七岁的时候,袁世凯曾带着他给慈禧太后拜寿,慈禧太后见小伙子玉树临风,很喜欢,于是就要在皇族中给他物色合适的闺女。袁世凯知道他这二儿子一身风流毛病,与皇族联姻担心将来招惹是非,便在慈禧面前撒了个谎,说他这二儿子已经定亲了。
袁世凯在历史上誉谤盈身,毁誉参半,他的人生确实是非常***的,他的个人琐事和生活中的故事被人所津津乐道,由于后代兴旺,子孙繁多且影响极大而为人所共知。
袁克文生于1889年是袁世凯的二儿子,乃其三姨太金氏在朝鲜汉城时所生。此人一生极其***,似乎生来就注定是个***,自小遍熟读四书五经,还通巴比文,精通书法绘画,诗词歌赋,喜收藏,善古玩,天生的贵族公子风度。
出生在高门之家,不像父亲和长兄一样热衷权力,克文生性放荡不羁,好交友,喜坦荡,颇有魏晋名士之风。
袁世凯称帝时,不恋战权力的袁克文坚决反对,并且触怒了那位一心想称帝的父亲,就此逃往上海,失去了父亲的庇护。
但此时的袁公子并没有成为丧家之犬,反而在此期间磨成了另一种潇洒。
在上海和袁世凯的秘书一起加入了当时著名的帮派组织青帮,并成为重要的青帮骨干,后来在上海天津等地四处活动,开设香堂广收门徒,名声大振。
当时有一句流行语,说着:
这里的袁寒云说的就是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
袁公子是一位儒雅的风流才子,世人都说他诗酒风流,自然少不了遍揽花丛。
袁公子原配妻子叫刘梅珍,除此之外他还有5个姨太太,分别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亚仙。
名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艺术上要有所造诣,二是要有名士风范。什么是名士风范呢?它有点类似贵族风范,但没有贵族的那么多规矩。
作为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自小就是人上人。但和他的大哥袁克定不同,袁克文自小就对世俗的事情不感兴趣,什么升官发财当太子,他一概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女人和艺术。
对于女人,他从十几岁就开始眠花宿柳,经常夜不归宿,花钱如流水。由于他从小被袁世凯大大姨太沈氏抚养,沈氏对他感情极深,只要他开口要钱,沈氏有求必应。而且,沈氏还替他向袁世凯隐瞒夜不归宿的事情。
对于艺术,袁克文算是天才。他的书法,自成一体,造诣极高。
他的诗画也是一绝,袁世凯退隐南阳时,新造的宅子,里面所有的对联都是由袁克文所作所写。袁世凯称帝时,袁克文也作诗一首,劝其不要称帝,其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袁克文还热衷戏曲,是京城最著名的票友,经常登台献艺。对于京戏的造诣,袁克文也达到了专家级别。
袁克文虽才情风流,醉卧花丛,但他懂得易经智慧,知道阳极阴生的道理,也就是中国哲学里讲得万事留有余地。所以他力劝父亲袁世凯不要做皇帝,他在诗词里说:“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
你是怎样学习书法的?书法最关键要掌握哪些?
我开始学书法,是为了磨练自己的性格。改掉太急,太燥的毛病。从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开始的。那时书店里没有传统的字帖,只有几个书家写的语录。我借的字帖,用透明纸一个字一个字地双钩下来,填实,自己搞了一本。就是要有这个精神,才能学书法。比如当年喜欢乾隆的字,真到颐和园里去拓。让人给抓起来了。园子里文管处一位老师,叫耿留同,他爱护青年,说你喜欢书法是好事。但乾隆皇帝的字,没有太多学习的价值。还有不少,是大臣代笔,如汪由敦。老师对我的开导,终身难忘。那时我年轻,胆子真大,到很多书法名家那里去请教,人家说我***不错,我就搞篆刻,老先生们又说篆刻要写好字,我再回来写字。那时(七十八十年代),社会风气好,没有人提钱的事。越是大师,越没有架子,特别鼓励青年人。陈叔亮,启功,溥杰,肖劳,徐之谦,楚图南,赵朴初,吴作人,常书鸿,胡洁青,亚明,肖娴,冯其庸…多啦!他们都指导过我,非常爱护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后来我和欧阳中石先生来往很多,受益匪浅。当年认识一大批热爱书法的青年人,苏士澍,韩绍愚,张有清,刘炳森,熊伯齐,李小光等等。我还写信给上海《书法》杂志,高式熊老师亲自帮我改印样,写回信鼓励我学习书法篆刻。我的作品入选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就是投稿,没有找什么人。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青年等很多报刊都登过我的作品。八十年代初,我和徐之谦,肖劳等一起在北京办过书法篆刻展览。以后有很多青年人给我写信,切磋。我越写越刻,越觉得艺无止境,自己的水平差的远呢!同时有两个事,一是当领导了,不能给下属单位题字,二是有人求字,不收钱。这两条我做到了。别人卖多少钱,我也不羡慕。书法就是写字的艺术,***得以学之,***可成专家。现在我到了古稀之年了,每天临帖二百字。偶尔给人写字,奉送。我觉得,好的书法,既是学来的,也是熏来的。不能傻用功,要增加各方面的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头,对身心有益,就行啦!
受家庭的熏陶,也正好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个很好的美术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是在老师的辅导下接受了书法(写字)的启蒙和启迪,逐渐的由不喜欢到喜爱。书法的关键在于多练和会揣摩,揣摩就是多看多描摸,描摸就是顺着字帖的字用笔去意会,意会就能心领神会。
学习书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入门前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用手控制毛笔的能力还不熟练,还没有掌握书法藏露转停轻重徐疾等用笔的基本技巧,对字的结构也掌握不熟练。这一阶段,学习书法,主要是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勤练基本功,二是学习基本[_a***_],三是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美学特点。笔者在此阶段,基本功训练方法主要是,首先训练用手握笔的稳定性;为训练用手握笔的稳定性,笔者手臂绑二公斤沙袋,在水写布上抬手划横划竖,要求划得均称手不抖,每天练半个小时,练了一年。然后开始练习对笔锋的掌握,有意识的练习如何调锋,如何起收转停等。为学习基本书法理论,笔者几乎阅读过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如何写字的书藉和资料,从而,对如何练习书法,他人有些什么观点,基本有所了解。其次是了解汉字基本结构的美学知识,了解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了解避让呼应等等构字的基本美学原理,同时要选一个好贴认真临习。这些基本过关后,就有了一些基础,认真写几个字时,开始有点专业味道了。这时,可算基本入门。一般天份的人若每天坚持练习一至二小时,这个阶段大约三至五年时间。
第二阶段:入门阶段,这一阶段,习书者掌控笔锋的能力已较强,对汉字结构也已能基本掌握了,写的字也不算外行了,有点行家味了。有如书法之殿堂,已踏入了门。这时应开始博***众长,了解各门各派的风格特点,了解每个字的不同写法,了解字体组合的美学规律。一般天份的人,若每天坚持练习一至二小时,这个阶段大约十至二十年时间。这个阶段结束时,习书者已达到一般专业书法家水平,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还不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笔者目前的书法水平处于这一阶段前期。
第三阶段:书法自由境界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后,可笔随心走,字如其人,可随心所欲去挥毫泼墨但又不逾矩。这一阶段的书法家,进一步提高书法的层次,则靠修心修德,与书法技巧已关系不大了。
以上是笔者的粗浅理解,不一定正确,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颐和园书法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颐和园书法字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