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字帖文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法字帖文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化度寺碑》楷书字帖哪个版本更好?
您好,以前买字帖,我首选文物出版社,毕竟,它很权威,再者,以前字帖比较少,没有很多选择。
我手头就有文物出版社的《唐欧阳询书化度寺碑》。据介绍,《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看来是为亡故的禅师造的舍利塔写的铭文。此碑镌刻于唐贞观五年,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共三十五行,每行三十三字。原石久佚,宋代以来翻刻本极多。
此碑书法笔力雄强,夙称楷法极则。清代金石学家翁方纲对此碑评价很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参看照片)
明代的郁逢庆在《书画题跋记》引赵孟頫评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我手头的这个本子就是郁氏的本子。翁方纲在首页题曰:“戊辰四月复借至苏斋与鲍氏本对看二旬之久,知此是庆历时初拓,鲍氏本是宣和时拓也。”句末钤一苏斋私人印章。由此可见,这个本子最早是宋庆历年间的初拓本。此本“存字既多,拓墨又最清晰,便于初学者临习。"翁方纲也在首页盖了名章,表明他非常喜欢。我数了一下,翁方纲在册页中间加了批注的有竟有六处之多。赵孟頫、胡缵宗、陆深、詹景凤、翁方纲、顾莼、王文治等人题了跋,极为推崇。
但是我建议您参看别的版本。因为我手头的文物出版社的版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版本,字小,纸张、印刷比不上现在的本子。
近几年,孙宝文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彩色放大中国著名碑帖,非常不错。这一系列的优点是:彩色、放大、铜版纸印刷,十分精美。查了一下,可惜没有《化度寺碑》,不知后续出了没有?估计要出。我手头有《集字圣教序(墨皇本)》供参考。(参看照片)
另外,湖南美术出版社也出了一套《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走的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路子。我查了一下,有《化度寺碑》。应该不错,我手头有王献之的《中秋帖》供参考。(参看照片)。
又及,书法字帖类,中国书店的版本也很不错,惜物美价不廉。也罢。
化度寺碑以前曾被当做石阶,北宋时被僧人毁损,南宋时连残石都没有了。
开始有人认为敦煌本是原***拓,清翁方纲认为吴湖帆先生的四***笈本是翻刻,吴先生也填描了“化度”等字。
后来大鉴定家罗振玉认定敦煌本和吴先生版本都是原***拓。
再后来大鉴定家王壮弘先生才认定敦煌本是唐代翻刻(够悠久吧,敦煌本藏于法国英国)。吴湖帆先生的化度寺碑拓片才是原***拓。王先生看到吴湖帆藏本时这样形容:开卷便觉精光四射!还说:余与张君于前数碑皆坐阅,至此则骤然肃立,亦不知何故,其佳拓精彩,足以摄人心耶!
吴湖帆先生的版本来自于老丈人清代大收藏家潘祖荫给女儿的陪嫁。
化度寺位于陕西,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回来曾在化度寺住过60天,翻译了著名的《心经》,后来化度寺主持邕禅师圆寂,欧阳询受托为止写碑,化度寺碑比九成宫碑早一年。
化度寺碑涉及的***,人物都是顶级的泰斗级的。
现在说两个好版本:
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瑰宝-四***笈》里的化度寺碑印制的最精良,彩色的,但是填描之后的,价格嘛1500以上吧,只有它能“精光四射,摄人心耶”!
2.文物出版社和宝玥斋有化度寺碑出版,也是吴湖帆四***笈版本,但它是民国珂罗版翻印的,它是吴湖帆填描之前的,只是精良程度不如翰墨瑰宝-四***笈,它是黑白的,价格在350-450之间。
《化度寺碑》。唐贞观五年立。欧阳询书。结构呈纵势长形。严谨不苟,细致精密。超脱尘俗。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敦煌石室发现唐拓本,被法国人伯希和带到外国,分存在法国巴黎图书馆和英国伦敦博物馆这两个地方。
近年在敦煌石室,发现仅有236个字的残本,摹拓较精。传世拓本中,唯吴县吴氏欧堂藏成亲王旧藏本是原拓孤本,今藏于上海市图书馆。影印本极多。元赵孟頫评:"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
翁方纲一生精研欧集,对欧书各碑仔细研究,在题跋中说:"若以唐代书格而论,则《化度》第一、《醴泉》次之,《虞恭》又次之。若以欲追晋法而论,则《化度》第一、《虞恭》次之、《醴泉》又次之。″
清杨守敬评:"欧书之最醇古者,以《化度寺碑》为最烜赫。″
拓本是用纸覆在碑上,用墨打出其文字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
学欧阳询楷书,把他的系列字帖都临完才告一段落,欧楷系列字帖既有共同追求,每种字帖间又有差异,通过不同时期的作品临摹,分析。对了解风格形成的转变过程,风格定型的因素是极有益处的。
欧阳询结构三十六法:
1,排叠。
2,避就。
东汉隶书《杨淮表记》,为何受到康有为称赞“润泽如玉”?
谢谢悟空!这种问题可能关注的人不多,但,回答必须认真,有些知识点也是学书人应该了解的,书法不仅仅只是技法……题主所问出自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润泽如玉,出于‘石门颂’,而又与石经《论语》近,但疏荡过之。”
这里涉及到一个观点:书学上的碑与帖。有评说,帖学主柔媚,碑学主刚质;康有为便是推碑抑帖的代表。白蕉先生:书学上碑与帖的争论,是远自乾嘉以来的事。提倡碑的攻击帖;喜欢帖的攻击碑。尊碑抑帖,掀起这个大风浪者,是安吴包慎伯。承风继起,推波助澜,尊魏卑唐的是南海康长素(康有为).....包、康两氏都是舌灿莲花的善辩者。包著有《艺舟双楫》,康著有《广艺舟双楫》,其实两楫只是一楫。这两部书,影响书坛可真不小......规规矩矩学书法,关注默杨,传递书***源,分享书法经典。
《广艺舟双楫》增广包氏之作,写成了这碑学理论集大成之作,全书广征博引,资料极为丰富,并且吸取了清代金石考据学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北碑凡稍有一点名气的都搜罗无遗,详细地加以评论。据说康有为几乎把当时所有碑刻拓本和藏家名迹都全部过目。
书中几乎只要是碑学方面的作品,康有为就加以高度的赞扬。并总结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俊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骨肉丰美”。
.......我想,这些足以说明康对碑之偏好。
《杨淮表记》碑,确乃古奇纵逸,朴拙真率,其章法,因石势而书,字态因字立形,疏宕天成。结字参差古拙,雄古遒劲,笔势开张,用笔沉着扎实...深受学书者喜爱,影响了大批学书者,康有为作出此评价在情理这中。而当时的《广艺舟双楫》在思想性上,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新径的一种进取精神,力斥书坛帖学萎靡之风。而书法与特定的时代相互影响,体现着书者个性,也影响着后人对书体的喜好 。《杨淮表记》碑古奇纵逸,朴拙真率,也许更符合其时其意吧...
东汉的杨淮表纪,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摩崖石刻。康有为在他的《艺舟双楫》中评价这个碑刻“润泽如玉,出于‘石门颂’,而又与石经《论语》近,但疏荡过之。”
我认为,康有为对于这个碑的评价,是有它合理性的一方面的。
但是,还没有到达他所说的那种润泽如玉的程度。也就是说,我觉得他评价得有些过高了,而他之所以要这么高度的评价,这个碑帖,因为当时的整个时代大环境以及他写那本书整体的用意,然后导致了他会这样认为,认为这个碑帖是这样的。
如果以我们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的话,我确实认为这个碑帖确实有非常古朴、非常古拙的一方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个碑帖也是非常的丑,而且非常的粗放的没有任何的文人气息和高雅的情趣所在。
而这个碑之所以后来能够被康有为这样进行赞誉,是因为他在他的那本书***著里面整体上扬碑抑帖。
几乎中国书法史上所有的帖学的书法作品,康有为基本上给予了否定的态度。只要是碑学方面的作品,康有为就加以高度的赞扬。所以这本字帖能够被他这么高度的评价,以至于评价为温润如玉。
那么我们接着往下探求,康有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认为这和当时他的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有关。
当时康有为生活的年代,是清朝末年。面对社会上的乱局,康有为希望清***能够积极的进行革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字帖文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字帖文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