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名家书法字都是歪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名家书法字都是歪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很多字东倒西歪,如何理解其中的美感?
确实是東倒西歪,毫无美感,也難怪現在的書協大師們受彼之毒,以丑為美,書法愛好者也大都人云亦云,反正人出名了,放个屁也被拍馬溜須之人説是香的,也是情理之中了。文征明,董其昌,等等都比王好
所谓东倒西歪,那恰恰就是写字与书法的区别之一。很多人以为把字写得规规矩矩、匀匀称称,很容易看,很好看,就是书法好,其实那只是把字写的好,离书法还远着呢。王羲之的字告诉我们,书法意义上的字,恰恰就是要在东倒西歪中求得整体的平衡,就像一个杂技演员踩钢丝一样。在向背开合、正斜穿插中表现险绝跌宕,起伏动荡,书法也正是在这些变化活动中表现出活的韵律,赋予了动的灵魂!如果能把王羲之的字看到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立体,那就真正体会到书圣为什么要那么安排字的结体了。
为什么古代书法都是向右上角斜着?
古代书法中的字体布局和排列方式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书写工具的使用、书写方法的发展以及审美观念等。其中,古代书法向右上角斜着的排列方式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 书写工具:古代书法使用毛笔,以及刻字工具如篆刻刀等,这些工具的特性决定了书法的笔画是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形成的。这样的书写方式导致了字体向右上角斜着排列,因为书写者需要将毛笔自左上角向右下角倾斜,以使毛笔能够在纸上滑动。
2. 书写方法:古代书法往往***用“一字一顿”的书写方式,即一笔一顿地书写字体,这种书写方法在竖排和横排中都常见。竖排时,字体从上到下,每个字下方留有一定的间隔,为了填充这个间隔,字体会向右上角斜着排列。横排时,字体从左到右书写,同样会造成字体向右上角斜着排列。
3. 审美观念:古代书法中的字体布局和排列方式受到审美观念的影响。在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中,笔画的倾斜和错落有致被认为更具艺术美感。斜向排列的字体能够形成较为和谐的布局,营造出稳定而又优雅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古代书法中字体向右上角斜着排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书写工具、书写方法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古代书法向右上角斜着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这种斜着的书写方式可以使字体更加美观大方,也更符合人们日常的书写习惯。
其次,向右上角斜着书写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的动态美感和生命力,让字体更加生动有力。
此外,这种书写方式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上进下退”的思想,即对事物的发展和进步保持积极的态度。综合来看,古代书法向右上角斜着的书写方式,是一种美学、文化和哲学的结合体,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上向善的态度。
书法里的横为什么总是斜的?
严格讲是楷书,行楷书的横的写法是向右上斜,这其实与人下意识习惯有密切联系,相对我们看的字,它的横画在向右上角倾斜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感受是很舒服,很向上,有一种美好的向往,这个时候,欣赏这幅书作的时候,感觉精神愉悦,心情放松!相反,当欣赏一幅作品的字的时候,它的横画是向右下角倾斜,这个时候心里隐隐总有一种负担,紧迫,压抑的不安全感!这是一种直观的心理反应!
还有,站在字的一方来说,是左上角上扬倾斜,左边相对的位置是我们人的心脏部位,这个位置是我们人类面对各种现象的最直接反映的器官。这里的横画向左上角倾斜,心脏部位得压力减轻了,自然感觉就轻松愉快,无比欢愉的!所以我们欣赏面对一幅写的十分工整的楷书,或者是行楷的书法作品,心情自然轻松愉快!
再有隶书的横画虽然是平画,但是它在平的过程中也要求有变化,不是一呆板的笔画,也力求变化,活泼而不呆板。文如看山不喜平,也是这个道理。
最后,其实这也和书写者有直接关系,盛唐时候,楷书登峰造极,当时整个社会背景是国力强盛,国人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时代,所以就出现了横画向右上斜,代表的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偶尔网络上看到什么大展上的横画向右下方倾斜的字,通篇都是一个样子向右下方倾斜,很不舒服,也不想再多看一眼!
附图:九成宫礼泉铭.唐欧阳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