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名家书法字帖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名家书法字帖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赵孟頫行书,选什么帖好?
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本就独树一帜,接近于行楷,他的行书更是温润娴雅,书风秀逸,成就不逊于楷书。
赵孟頫书法提倡复古,全面继承了“二王”,又不乏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初学赵孟頫行书,我推荐《前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是赵孟頫48岁时创作的,是对“二王”一脉书风的优秀传承用笔娴熟精湛,潇洒飘逸。
赵孟頫的行书还有《行书千文》,《相州昼锦堂记》等也可选择。关键是选定了一本字帖后,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随意更换。学写字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使用古代书法作品 侵权吗?
不会侵权。因为古人的书法作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经典符号,后人学习使用,才能使其发扬光大。真、草、隶、篆四体书法是公认的书法,都具有相应的规范和艺术标准。书法的字体源流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人们学习书法,一般必须从临帖、摹帖开始,书帖都是名家大师的经典杰作。
师从大家,中国书法的每一种书体都有本身的经典范本,大篆师法金文、石鼓文,小篆临摹《泰山刻石》,楷书是钟繇和欧、颜、柳、赵的书法作品以及南北朝碑,草书是王羲之、张旭、怀素等大家杰作。
成人练字,选什么字帖比较好?
选楷体字帖比较好。
1.成人练字最好选楷体字帖。
2.楷体字是汉字中最为规范、简洁、美观的字体之一。
而且楷体字书写的笔画简单,布局严谨,重点训练字的结构和比例,有助于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适合成人练习。
3.此外,成人在练字时应该分阶段、分主次有***地进行,切勿急于求成。
初步熟悉了楷书后,可以逐渐尝试行草、隶书等风格的字体,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准。
还记得硬笔书法名家沈鸿根吗?他的字好不好?
评论沈鸿根先生硬笔书写有些造作的,一定是对他没有全面了解的。
虽然很少临习硬笔书法,但十多年常置案头的只有卢前先生及沈老的两本硬笔字帖,可以说见识过于浅薄,但提及江鸟,有些想法还要一吐为快。
不同于别的当代硬笔书家,卢与沈二位前辈可以说是艺术与实用、传统与现代分野最为明显的代表,前者纯粹二王书风,倜傥飘逸,透出浓厚的书卷气息;
后者风格出处较杂,从一些草写的字形上看,似乎揉合了宋明一些书家特点,形成自家的面貌,明快而简捷。
沈鸿根先生硬笔书法分前、后两种风格。我个人比较欣赏前期的,它是那种让急于在实际运用中想快速提高书写水平的人一眼便有如遇知己般喜爱认同的感觉。这一时期他的硬笔书法是最接地气,最大众化的。虽然如此,如果临过一段时间,便会体察到其中高妙之处在于“势”,一种能快速书写而又谐调统一的“笔势”。
再仔细看,沈先生把别人一直追求的“大雅”,隐藏在了“大俗”之中,这些通过它的笔法可表现出来。他的用笔多顺势而为的“露锋”,极少造作,在勾、挑、折、两竖、多横处却极考究自然;结体上内擫、外拓并施,内擫稍多,
这也让许多学其字体的人峭拔有余,圆润不足;
他的章法最为“通俗”,是最佳的“公文体”,但给人的感觉却又极具书法审美趣味。
每个书法人都有所体会的是:当熟悉书写变为自己的审美疲劳后,便会自觉地去寻求变化。这就是沈老后期硬笔书法的一个表现。
沈鸿根(江鸟)先生以耄耋之年致力于传统毛笔书法研究,尝试以硬笔入软笔,并又以毛笔入硬笔,试图以“大俗”入“大雅”,增强“艺术性”,这便是现今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江鸟)硬笔书法面貌。实际地讲,对此个人也有些不认同,以为是“大俗”入了“真俗”。
然而,“艺术”展示的价值也在于此:欣赏的高山景行,不欣赏的不名一文,唯见仁见智而已。
严格来说,还未[_a***_]。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沈鸿根、杨再春、潘中华这些曾经名操一时的书法家就会淡去人们的视线,从而转入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学习。所以,表面的,肤浅的,缺乏内涵的东西是经不起考验的,只是特殊时期的产物。
沈鸿根先生在硬笔书法界名气的确很大,曾经名噪一时。记得以他的名义办的硬笔书法函授班,影响力和普及面很广。但不知为何原因,没有多长时间,函授学校不存在了,沈先生的名气也就渐渐地少有人提及了。
这其中究竟何原因,恐怕连沈先生自己也不会全明白。硬笔字本来就是外来文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硬笔字的书写很快传遍全国各地,流行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迅速达到数亿人写硬笔字的局面。但仅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硬笔字的实用性又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几乎来得快,去得更快。
这也许是在短时期内,迅速造就了一批硬笔书法家,又很快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的主要原因。
沈先生无疑是其中之一。
但也有例外。例如庞中华先生的硬笔字,行楷之间,将硬笔字写出气势磅礴,有棱有角,好比毛笔书法的“颜体”,很有风格特点,至今影响力犹存;黄若舟先生的快写硬笔字,行草之间,将硬笔方块字的结构优化成连笔体,形成既美观,又书写便捷,集通俗、典雅于一体硬笔书法。这种雅俗共赏的硬笔书法,不仅受到大众喜爱,也是硬笔书法的发展方向。顾仲安先生的硬笔书法,与前两位相比,虽然少了个性面貌,但他的硬笔书法六体皆精,可谓硬笔书法全才。
而沈先生的硬笔字,虽也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似乎太“漂亮”了,书体在行草之间,点画笔法过于扭动,简洁明快方面有所欠缺,尤其字形的严谨性不足,而随意性有余。这是硬笔书法最忌讳的。
也许,这也是沈先生的影响力不及上述三位先生的缘故吧。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沈鸿根的字贴,在市场上是为数不多冠以行草的硬笔行书字贴,而且有7000常用字的。
任何一个书家的字,欣赏角度不同,审美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同。
江鸟的行草,法宗二王,受十七贴影响较大,线条上多呈左右摇曳之势,结构上简化、异化较多。
学他的字,我以为以学结构为主,其结构实用性是很强的,所以,凡是学江鸟的字的朋友,大多日常字不会很差的。
但我以为笔画线条,不必全部模仿学习,倘若普通爱好者把线条也写的左右摇曳,舞动之状,怕是效果不会多好。
如:上图“咩”、“娜”最后一笔,工作学习书写时,悬针就写直、写得干脆犀利出锋就可以了。
至于竖写行书作品,需要欹正相生,就另说了,同一个字的结构,竖写作品时,在合适的位置好看,横写时就不一定好看。
下图内容,更代表我观点:
江鸟的字,很有特点,亮点也很多,很值得一学!谢谢你的点赞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名家书法字帖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名家书法字帖欣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