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真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真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王羲之传世书法大约有多少幅?
- 杜甫有书法真迹传世吗?
- 兰亭集序的真迹没人见过,现流传的是唐摹本,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王羲之书法原来的样子么?
- 为什么自称书法可传五百年的张怀瓘,留下了十万字的书论,却没有一笔真迹存世?
王羲之传世书法大约有多少幅?
王羲之的书法已无真迹传世了。 只有刻本、摹本。
唐太宗时,王羲之的书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时只有160余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仅有20件。
附:现存作品(刻本、摹本)列表
快雪时晴帖(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远帖合称“三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神龙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庭经(亦名《换鹅帖》,宋拓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乐毅论(梁拓本)
丧乱、二谢、得示帖(唐摹本,日本皇室藏)
杜甫有书法真迹传世吗?
杜甫的书法真迹确实有传世的。
1. 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在书法艺术上也同样有精湛的造诣。
他的书法作品以草书为主,写意潇洒,神韵独特,被誉为“东坡(苏轼)北拾遗”、“书坛之龙”。
2. 杜甫的书法作品如《怀旧集·京口北固亭怀古》、《春夜喜雨》、《宋之问对》等都被认为是他的真迹,至今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家手中有不少存世,且极为珍贵。
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知道杜甫的书法是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又以已意行之,十分注重书写的节奏和笔墨等运用,在唐代为很有深度的书法家。而至今关于杜甫的书法真迹十分罕见,有网友称杜甫在世前并不被器重,且其家困晚年居无定所,所保留的真迹可谓是少之又少,加上杜甫真正出名也是在宋朝之后,那么那时候离杜甫生活的年代已是很久远,更难有真迹流传的可能
兰亭集序的真迹没人见过,现流传的是唐摹本,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王羲之书法原来的样子么?
@祥爷 图文【书圣王羲之没有一幅书法真迹流传到现在】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几乎来自于唐朝人的摹本与刻本。
一.有的人认为,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可能是他的书法真迹,但无法考证,也无法认可。
二.“摹”之写可理解为“双钩填墨”的方法。
三.摹本是唐朝人所发明的,按照某个人书法作品的格式和字体摹仿的,几乎与书法真品一模一样。
四.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书圣王羲之的摹本,几乎与他的真迹和样式是一模一样的,真实反映了他的书法原来的风貌。据考证,古代人在做书法仿真的细活的能力,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
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书圣王義之的书法作品,虽说是古代人临摹的,但其风彩依然。
书***课——学书法让你少走10年弯路!
公众号:书***课(shufagongke)
搜索关注,阅读更多文章
不是兰亭集序的真迹没人见过。
而是王羲之的真迹是没人见过的!
还有,目被发现存世的晋人真迹几乎没有。
唯有王珣《伯远帖》被判定为晋人真迹。
可悲吧。
所以有专家说,以现代人掌握的材料论,
我们对王羲之的认识等于“0”
不过这个问题得辩证看
《兰亭序》现流传最广为冯素贞双沟版。古人用绢勾勒,在没人见到真迹的情况下,这种是最接近真迹的了。加上唐朝喜书,遍地高手,对书法要求高.可以估计此版与真迹差距甚微。对比怀仁《圣教序》,圣教集王气韵,已经珍贵难得,而兰亭更神***飞扬。所以,没必要去考究已经失去的。这就是最好的。
不是,这个很容易判断出来。《兰亭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提的序,你想一想一本诗集能够有多大?所以真迹《兰亭序》无论从版面还是字体是要远小于流传的几个复刻版的,我们猜测《兰亭序》的真迹字体可能只有指甲盖大小。
有人会说,那为什么不再大纸上面写呢?我们不要把逻辑关系搞错了,《兰亭序》是王羲之给诗集写的序,而不是他专门写的书法作品。大家在那喝酒吟诗,写了不少诗,有人就建议让王羲之给写个序,本身王羲之也只是随便写写,导致《兰亭序》涂抹和修改的地方特别多,如果他真当做一个书法作品来写的话,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涂改的。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来了,双钩填墨是怎么填?一种是在真迹上用很薄的纸覆盖,先勾勒出形,再填墨,另外一种是直接勾形填墨,如果真迹真像我们猜测的那么小的话,神龙本的复刻应该是用的第二种方式。毕竟不是复印,这样通过眼睛看来定型和真迹一定会有差距的;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质疑,神龙本可能本身就是一件赝品。可以去了解一下丰版的《兰亭序》,丰版和神龙本中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质疑是出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神龙本也是由丰版的主人丰访贡献出来的,然后他还留了一个石刻的丰版,据说是根据神龙本进行的石刻,然而两个不一样,这就有问题了,到底哪个是真?如果丰版是真的根据神龙本复刻出来的,那么丰访交出来的神龙本就是一个赝品,如果丰访交出来的神龙本是真,那么他自己是根据一个赝品来进行的复刻并且给了他的后人当做传家宝。这个就很矛盾了,试想一下,你觉得当你有了神龙本之后,会不会乖乖的交出来?如果不会的话,那么现在故宫所藏的神龙本很有可能是丰访伪造的赝品,这样又出现了一个问题,神龙本真本去哪里了,1562年,丰访的藏书楼失火,他的所有藏品都被烧了,而神龙本真迹也有可能在这把大火之中毁掉了。
至于那些大书法家的摹本,无一例外的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在里面,和神龙本比较起来都有很大的区别,更何况是真迹。
为什么自称书法可传五百年的张怀瓘,留下了十万字的书论,却没有一笔真迹存世?
自古以来,乐者不言,言者不乐。
在文化艺术领域里,大搞特搞教育理论,指导这个教导那个的,在有生之年能炒作风光一时,一死,就什么有价值的作品也没有了。
除了一些呼悠人的理论,后世办培训班的人用得着,当教材误人子弟收培训费,别无所用。
这就好比近一百年来,出了好多诗词专家,不论活着的还是死去的,都没有一首像样的诗词传世一个道理。
单就书法而言,书法的对像是文字,文字是人文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名利的附庸。天下名利都离不开文字的承载。
所以说,书法,往往传递着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名利权势价值。
比如说当今,谁墙上挂有马云的字,必定倍有面子。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鲁迅这样的文化名人,人类历史不灭,鲁迅必有其名,所以其手迹必然随岁月增值不可估量。这些都不是那些所谓的专门书法家可以比的。
书法的传世,在于作品流露出的人文价值。这是可以传承的。
自古真正的书法家,非权即贵,非权贵亦肯定是文化名人。
其本身书写的文字,都忠实的承载着他那个时代的人文历史价值,单这一项就不可估量。
张怀瓘是我国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后世有南宋陈思著《书小史》称张怀瓘善正、行、草书。张怀瓘对自己书法十分自信,他曾经自评“正、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然而这样一位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甚至连一张札记手稿也荡然无存。为什么呢?
我认为存在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张怀瓘是一个极为纯粹的,职业化的书法理论家,这直接导致张怀瓘墨迹寥寥,难见真容。加上近两千年历史风云变幻,难免消磨损毁,导致无一笔真迹存世。
张怀瓘的几部重要书法理论著作,包括《书断》、《书估》、《书议》等等,无一不成为当时,乃至当今书坛最具权威的书法理论体系研究专著,他的书法研究成就,是古代书法美学史上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笔,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书法美学史上,张怀瓘对中国书法传承、发展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不但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可以肯定的说,张怀瓘是继孙过庭之后的又一位功绩更加卓著,影响力更大的书法美学巨人。这样的纯粹书法理论家,可以想象,张怀瓘难有静心创作书法作品的时间和精力,好比现在很多著名的音乐评论人很少登台唱歌,很多著名的军事评论家并不直接去打仗一样。
第二,正因为张怀瓘是一位纯粹的书法理论家,正所谓纸上谈兵,他对书法艺术进行总结、提炼、升华的能力超强,却不见得书法水平就一定很高。
在众多灿若星辰的书法大家面前,尽管张怀瓘本人很自信,但他在书法艺术本身上的成就,很可能被别人的光芒掩盖、遗忘[_a***_]忽略了。再说,书法理论研究水平与书法艺术水平本身就不能相提并论。又好比现在很多著名音乐评论人很少登台唱歌,其实也真不一定就能唱的很棒。
张怀瓘虽无一笔书法真迹留存于世,但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伟大书家而万古长青,他的许多惊世骇俗的书法评论观点最终被后人理解、证实甚至推崇备至,有人评价张怀瓘的书法研究成就是“理性的造型主义书法理论”,我觉得他应该是实至名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真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真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