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名家书法作品郑板桥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名家书法作品郑板桥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郑板桥时期名人?
有金农,黄慎等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时期的名人有边寿民
边寿民(1684年—1752年),男,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清代著名画家。
曾考中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郑板桥笔名?
郑板桥是郑燮笔名。
郑板桥是其别名。
郑燮(1693年-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郑板桥的书法特点是什么?
1,杂交诸体,丰富多彩。
从“怒不同人”的创作思想出发,郑板桥主要以汉隶掺入行楷,有时杂以草、篆,间以画法,从而创造出了一种非隶非篆、隶楷融合,在行书的体势之中传达出沉厚的隶味的崭新书体。
2,古体异字,点缀其间。
我们看到,郑板桥的书法创作特别喜欢用古汉语中的古体或异体字, 点缀在作品中,显得情趣盎然,古拙可爱。而且拉开了书法艺术与日常写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广博深厚的学识。
3,作字如兰,波磔奇古。
郑板桥鄙夷赵孟頫书体之滑熟,爱慕追求黄庭坚书法之劲拔。他从黄书中学得了“横里有力”的字法,使字的体势多为横向伸展;在转折处常用蹲笔,用力顿挫,力透纸背等等妙法。而且,“山谷写字如画竹"的以画笔入书的可喜尝试,也给了郑板桥很大启发。他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以兰、竹画法入书 ,从而使他的”六分半书“ 更加丰姿多彩,有凌云之意。
4,乱石铺街、浪里插篙。
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来看,郑板桥这种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如乱石铺街般的章法布局,就是“最成熟的格式塔",即复杂多样而又统一的“形”。它是艺术能力成熟的表现,是生命力和人类内在情感生活的高度概括及最真实、最本质的反映。这样的作品(“完形”)就感情***力来说,也大大超过了那种章法简单而又规则的作品,因为它蕴含着紧张、变化、节奏和平衡,蕴含着从不完美到完美、从非平衡到平衡的过程。伴随着上述运动规律,人的内在感受也就从紧张到松弛,从追求到和谐,这是一种复杂多样的审美感受,因而它看上去很耐人寻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名家书法作品郑板桥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名家书法作品郑板桥欣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