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帖推荐练笔书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帖推荐练笔书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初学者可以同时学习不是一个书法家的中楷和小楷字帖吗?
谢谢邀请!
我的观点是,初学书者应先专工一帖,不可贪多。虽然学习的都是楷书,但两个帖子的风格肯定是不同的。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曾经回答过网友之问。在前段时间的回答中,我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一个书者,如果一生能把一帖或一种字体写好,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古人的楷书都不尽相同,同是楷书,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神彩,如楷书鼻祖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楷书写得都很精道,但风格是有区别的;王羲之的楷书与钟繇和卫夫人两位的楷书,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位书法家的楷书,虽然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但也是各有各的风格,各自自成一家。
建议题主先专工一帖,当把一个帖子上的字临得“七分像”的时候,再行换帖。这里的所说的“七分像”,不但有七分形似,而且要有七分神韵。
初学楷书,笔法和结字一定要掌握好,至于章法和墨法,应先顺其自然,不必去多考究,当有临写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研习也不迟。
初学书法,一直风格还没有完全掌握,适不适合同时学习好几种风格的,因为每一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包括笔画的写法、结构特点、风格取向等等。
初学者驾驭风格的能力比较低,如果同时学习两种风格,有可能走火入魔,写成四不像。即使两种风格都是楷书。
临字帖就像谈恋爱
书法的风格有成千上万种,数千年的书法史留下来了无数的书法字帖,每一个字帖都很好,我们也都想去学习,不过选字帖就像谈恋爱一样,合适的对象有很多,我们却只能选择一个,不要见异思迁。
一通百通
小楷、中楷,它们原本就不是一个种类,尤其不是同一个书家写的,不但字体风格不同,而且笔法动作特点差异很大,没有兼容性,这就像京剧、越剧两个不同剧种一样,技法要领各有千秋。
另外,小楷字帖数多是纯手写体,中楷字帖多是刀刻的碑文体,不属于一个类型,没有小楷功夫读不懂笔法,也练不好中楷,所以,两种字帖不能同时学。
如果小楷、中楷,是同一个书家写的,并且是风格很近似的字体,还可以考虑,但是,也不要同时练,应该先练小楷,后练中楷。比如,王羲之、赵孟頫、文征明,这几位都是小楷、中楷高手,他们各自的小楷、中楷之间可以任意贯通。
相反,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的小楷与中楷差别特大,几乎没有兼容性。因此,初学者千万不要学欧体、柳体,因为,他们的字体很不好练,训练周期长、效率低,最终写不了行书,与其他书体、字体无法过渡,白费工夫……
建议初学者,学赵孟頫的字帖比较适合。他的小楷、中楷技法源自魏晋唐,主要宗法王羲之,尤其笔法动作简约,字体结构也非常规范,学好他的楷书,然后练他的行书,特别顺畅,轻而易举。学赵体最大的好处是兼容性比较好,没有副作用、没有后遗症。
不过,需要提醒一下,不要学《胆巴碑》这类个性过于突出的。赵孟頫的字帖颇多,风格迥异,一帖一貌,各具特色,雅俗共赏。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楷书、行书练习。例如:
△赵孟頫小楷《太极图说》△赵孟頫小楷《龙兴寺》
△赵孟頫中楷《崇福寺》
△赵孟頫中楷《长春道院记》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会有惊喜。谢谢支持!
视频加载中...初学者是不可以的
初学书法,一直风格还没有完全掌握,适不适合同时学习好几种风格的,因为每一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包括笔画的写法、结构特点、风格取向等等。
初学者驾驭风格的能力比较低,如果同时学习两种风格,有可能走火入魔,写成四不像。即使两种风格都是楷书。
临字帖就像谈恋爱
书法的风格有成千上万种,数千年的书法史留下来了无数的书法字帖,每一个字帖都很好,我们也都想去学习,不过选字帖就像谈恋爱一样,合适的对象有很多,我们却只能选择一个,不要见异思迁。
一通百通
通过一个字帖的学习,我们就能了解书法的基本的技法和规律,这个时候才可以去试着更换新的字帖,学会了一本字帖,其它的学起来也简单了,这就是书法里说的一通百通。
融汇贯通
把一本最帖学会、学熟以后,然后才有能力学习其它字帖,并且能把这些字帖的风格融入到自己的笔下。如果没有一种书体做为基础,直接学习多种风格,除非是天才,是很难把这些风格合理的融为一体的。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伯远帖》中的两个“远”字哪个写得更有创意?给我们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
《伯远帖》及作者介绍
先简单介绍一下《伯远帖》。《伯远帖》是东晋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在中国十大行书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伯远帖》上只存录王珣书信中的47字,只言片语中似乎诉说着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
王珣是东晋时期江南王氏家族成员。其父王恰,祖父王导都很擅长书法,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侄子。所称“珣三世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擅书法,秉承家学,与弟王珉并以擅书名垂后世。
哪个“远”字更有创意
说起《伯远帖》中的两个“远”字,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这幅作品中学习到很多,或许每个人感受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这两个“远”有一点是相同的,是我们对于这两个“远”字的共同感受,两个字可以表达就是自然。个人感觉第一个更显浑厚,不张扬,若论创意更赞同第二个,更加灵动,意见仅供参考,每个人看书法的角度不同。
给我们学习书法的启示
一、学书法一定要占有丰富的资料,可以互相比勘
王珣书法的笔法和结构都是值得研究的,这篇书法作品也是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必须学习的,通过它去感受晋人的笔法。
首先,题主关于"远”字写得有创意的提问显得业余了。
回到《伯远帖》,王珣书,因是魏晋传世唯一真迹,弥补后人对二王笔法的想像,于是显得格外珍贵。
《伯远帖》虽珍贵,但是并不完美,具体来说,笔力弱,偶有败笔。
笔法在魏晋时期,多为家传私授,非常神秘,以至于有钟繇盗韦诞的墓,偷笔法秘笈,可见一斑。
深究来说,魏晋执笔与唐以后执笔方式不同,魏晋斜执笔,于是书法以气韵见长,取横势,唐以后为五指执笔,以骨力见长,取纵势,尤其至明清,纵向取势的特点更加明显。
这一点,从两个”远”字也能看到横势的痕迹。
魏晋风流,追求自然,气韵生动。所谓自然,往往以牺牲细节为代价的。自然,是不求完美的。比如王羲之坦腹东床,这是名士风流,严苛追究,仪态是不雅的,而衣冠整齐,合乎规矩,就不是魏晋社***公认的名士了。
由人及书,由书论人。
书法之妙,在书之外。
这是我的理解。也是《伯远帖》给我的启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帖推荐练笔书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帖推荐练笔书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