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行书赵体字帖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书法行书赵体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赵体是谁的字体?
  2. 学行书可以一开始就临赵孟頫《洛神赋》等行书字帖吗?还是一定要从临《圣教序》开始?

赵体是谁的字体

“赵体”即指“赵孟頫”赵孟頫【zhào mèng fǔ】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

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 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书法行书赵体字帖,赵体行书字帖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赵体是赵孟頫的字体。

赵体字形趋扁方,赵体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

书法行书赵体字帖,赵体行书字帖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赵体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

学行书可以一开始就临赵孟頫《洛神赋》等行书字帖吗?还是一定要从临《圣教序》开始?

谢邀。这个没有规定。我认为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人法帖。今人用笔失误较多,刚开始莫选今人的字。尽量选择体态变化丰富,用笔提按自然,粗细变化微妙,用墨燥润处理合宜的字帖。你所提到赵孟頫《洛神赋》,集字《圣教序》,都是佳帖。先练哪一帖都可。行书临帖虽则有练结字技巧方面的要求,但主要是练习用笔,锻炼驾驭毛笔能力。能随心所欲的写出自己所想要的笔画是临帖的主要目的。因为你最终是要写出自己独具风格的字,所以亦步亦趋的练习方法最终还是要舍弃的。要有蜜蜂***花的精神,集众妙为我所用。

书法行书赵体字帖,赵体行书字帖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学习行书从哪里入手,这是一个很多初学者关心的问题。

学习行书,需要有一定的控笔能力。行书的笔法变化比楷书丰富,因为这一特性,成为历代书家最喜爱的一种书体。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多以行书名世。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赵孟頫……

行书从什么地方开始学习呢?很多人主张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开始。《圣教序》,是怀仁耗费二十五年时间,搜集王羲之写的最好的字镌刻而成。给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但是,《圣教序》是石刻,没有相当的书***底,对王羲之变幻无穷的笔法有所认识,直接从石刻的《圣教序》入手学习,便无法探知道行书多变的奥秘。临写出来的字干硬无神,全无王羲之韵逸洒脱之气。

赵孟頫《洛神赋》墨迹本,是赵孟頫的行书代表名作。全文并序九百余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锋芒变化,毕现毫端。对学习书法的朋友来说,最难的是怎么下笔。下笔的角度、轻重、方向、映带承接,在石刻中是很难看到的。而墨迹中,这些东西清晰的呈现在纸面。越是细致精微的地方,越是书法的机枢所在。把这些东西学到手,理解透彻以后,再去学习《圣教序》,就不会受困于石刻中干硬的点画。写出有血有肉,神飞韵逸的行书。

我认为还是在有了较好较扎实的楷书临摹读帖基础以后,临摹《怀仁集王圣教序》为正宗。但《集王圣教序》由于是集字和碑刻作品,相对缺少墨迹本的那种精气神韵,需要通过临摹王羲之的其它临摹墨迹本拾遗补缺,然后可以在去临摹赵孟頫。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如果自己确实比较喜欢赵孟頫的书法的话,自然也可以再具备扎实的楷书基础后直接去临摹学习赵孟頫。

这里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必须具备扎实的楷书技法基础的呢?原因在于毛笔行书点画线条比较流走畅达,一些偏旁部首需要一气呵成,读帖能力不足或技法不娴熟,可能在写行书是会捉肘见禁,难以顾全。如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去学习,也不会感到太难了,学习兴趣也更高涨。

话又说过来,《集王圣教序》由于是集字作品,耗费了怀仁几十年的心血精力,其中包括了很多其它书体或作品不具有的技法,就集字创作作品的技法。这对于初学书法的爱好者而言非常重要,非常就要学习和参考价值。他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临摹学习和书法创作的思路和技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行书赵体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行书赵体字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