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名家家训名篇小楷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书法家书家训名篇小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朱子家训是朱伯庐的治家之经吗?
  2. 除了王義之为行书大家,还有哪几大行书的中华名家?
  3. 十年前唐国强主演的电视剧《颜真卿》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播出?
  4. 有人说西汉无隶书,作为书法爱好者你怎么看?

朱子家训是朱伯庐的治家之经吗?

要说家训,自然少不了家训名篇——朱子家训,是由清朝著名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所著。全文五百余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这篇家训可谓是字字珠玑,是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家训经典 孔德文新品力作楷书《朱子家训》作品来源易从网

书法名家书家训名篇小楷,家书 小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柏庐《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欣赏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书法名家书家训名篇小楷,家书 小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书法名家书家训名篇小楷,家书 小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除了王義之为行书大家,还有哪几大行书的中华名家

谢邀,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被称为古代行书四大家

东晋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行书巜兰亭序》世人皆知。除了他外,唐代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也很有名,颜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神***飞动,道劲秀挺。他是书法上唯一能和王羲之互相抗衡的,宋代米芾的书画自成一家,擅篆、隶、楷、行、草等自体,行书有代表作《蜀素帖》等,元代赵孟頫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与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行书代表作有《洛神赋》,此四人在书法上的成就用言语无法描述。

行书是当今最实用、最常见、最深受欢迎的字体,又有很强的艺术性。

现在社会由于电脑打字和复印即使的兴起,除了小学生作业用楷书,楷书基本没有实用价值和观赏艺术价值了,谁会写一副死气沉沉的楷书挂在家里呢?

虽然草书的艺术性更强,但是绝大多数人不认识草书。所以行书就更吃香了。

中国书法史上行书名家很多,王羲之、王献之,王珣,李邕,杨疯子,颜鲁公,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赵孟頫,鲜于枢,杨维桢,张瑞图,董其昌唐伯虎,祝枝山,王铎等等都是行书大家。

其中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祭侄儿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苏东坡的《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米芾的《蜀素帖》被尊为中华最美行书。

根据行书作品历史排名,就知道除了王羲之外,还有哪些行书大家了。

第一名是“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

第二名是“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书写者是颜真卿,我很喜欢颜真卿早期的楷书,行书难度太高,没见过;

第三名是“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作者是苏轼,苏轼诗词写的好,行书作品也好;

第四名是王珣的《伯远帖》;

第五名是《韭花帖》,作者是杨凝式;

第六名是柳公权的《蒙诏帖》;

第七名是《张翰帖》,作者是欧阳询。欧阳询很熟悉,学楷书书法必备字帖

第八名是米芾的《蜀素帖》;

行书历来是最常见的书体,书法史上行书名家太多了,简单列举:王献之,王珣,李邕,杨疯子,颜鲁公,苏黄米蔡,赵孟頫,鲜于枢,杨维桢,张瑞图,董其昌,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王铎等等~~(码字太辛苦,理解😊)

十年前唐国强主演的电视剧《颜真卿》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播出?

为了答这个问题,小编特意去百度了看了一下。

唐国强主演的这部剧完成于2008年,长度为30集。主演描写了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坎坷跌宕的一生。

之所以没有播出,官方给出的原因是剧中有抵抗金兵入侵的情节,这与现今民族大团结的和谐氛围相悖。这个理由小编认为还是比较靠谱的。

在中国,政治稳定压倒一切。也只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才不会受到干扰,老百姓也才能安居乐业,享受改革带来的种种红利。

除此之外,如果一定要探究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小编认为那就只有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了。

一部剧能不能在电视台播出,首先要看题材是不是足够吸引人,其次是有没有重量级的演艺大咖加盟,最后才是它能为社会带来多大的正能量。

相比宫斗剧、玄幻剧甚至是抗战剧,《颜真卿》这样的正剧对观众的吸引力还是相对的弱些。吸引力弱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收视率低,收视率低附加在其身上的广告收益就少,而播出平台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

所以十年后的今天,即使抛开在这部剧中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的风险还是不能不考虑的。

唐国强,大概没有人不知道他。你可能没看过他演的电视剧和电影,但你不可能没用过他的表情包。

除了诸葛孔明,他还曾给观众带来许多经典的角色,比如毛主席雍正李世民等等。

但是,在2015年的一次访谈中,唐国强说一部他费尽心血、摔断锁骨才拍成的电视剧《颜真卿》被禁播。至于原因,居然是“你看,颜真卿这个人物,大家都不熟悉。”

看到这里小编真是要被气笑,颜真卿这么一位唐朝的大文豪大书法家大将军,值得万世歌颂的人物,在现代却“大家都不熟悉”,这难道不正是最应该播出这部电视剧的理由吗?

首先,小编先来介绍一下这位“大家都不熟悉”的颜真卿。他不但是一位书法家,他还是唐朝名臣,在唐玄宗时期因得罪杨国忠被贬。在唐代宗时期,他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可谓位极人臣,直到他76岁,被叛军李希烈***,为国捐躯。

在“安史之乱”期间,颜真卿的侄子被安禄山***,颜真卿悲痛欲绝,写下了传名后世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喜欢回答请关注谢谢您

这部剧被禁有可能某些细节与历史不相符。

这部电视剧剧情跌宕起伏,情节扣人心弦。***高宗时,颜真卿的曾祖父颜勤礼就已明察武则天的虎狼野心。为了维护***朝正统,上书力谏废除武后,终遭武则天***,临终前留下“治学勿仕”血的家训,成为颜氏家族的处世准则;武皇死后,唐中宗中兴唐朝,召揽天下学子,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及伯父颜元孙双双科举入仕报效朝廷。然唐中宗软弱无能,韦皇后专权祸乱朝纲,颜惟贞冒死力谏皇上废除韦皇后,终被韦后残害。

颜真卿

历史记载颜真卿因刚正而得罪宰相杨炎,被改为太子少师,但仍兼任礼仪使。到奸相卢杞掌权后,更加厌恶颜真卿的刚正,改授他为太子太师,罢免其礼仪使一职。

 卢杞还多次派人探听哪一个方镇方便些,准备把他排挤出京都。颜真卿去见卢杞,告诉他说:“你先父卢中丞(卢奕)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您忍心不容忍我吗?”卢杞表面惊惶地下拜,但内心却恨之入骨。

建中四年(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唐德宗李适同意。

有人说西汉无隶书,作为书法爱好者你怎么看?

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怎么能说西汉无隶书呢?

所见有代表性的例如本世纪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14年)的书简、乐浪汉墓出土的西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的漆盘上的铭文等等,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

相像的字形还能在东汉的碑刻中见到很多。最著名的如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华山庙碑》、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的《史晨碑》、中平二年(185年)的(曹全碑)、又三年(186年)的(张迁碑)等等,其他不再一一例举了。

同时在西汉的碑刻中也还有一些面积大都方正或个别字带长形,又仅有极短的波势的字体,其有代表性的所见如∶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的《鲁孝王刻石》、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的《祀三公山碑》、顺帝永和二年(137年)的《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灵帝建宁三年(170年)的《郙阁颂》摩崖石刻、以至明帝永平九年(66年)字形不大规则的《开通褎斜道》摩崖石刻等等。以上那些基本上已消灭篆体而形式稍有小异的“正体字”,一直流行于两汉、三国间,而且几乎独占了石刻碑志中的位置。在江苏省南京市出土了东晋谢鲲的墓志,还能见到用的仍是这样的字体。这种字体应当说都是隶,因为其形式自秦到汉,虽有些变化,但并不太大。从字形的面积上讲∶先带长方,后变方扁,有些地方还交叉互用着。

长波、短波,也同样是交叉互用不分前后的。因此决不能说它是一种字体彻底变为另一种字体的新旧二体,而是一种字体在前前后后中间的个别量变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_a***_]书法名家书家训名篇小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名家书家训名篇小楷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