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带框书法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带框书法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用有凹槽的字帖练字有用吗?
凹槽字帖真的有用吗?
可以说没有什么用。我们知道,练习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有一定的练字时间的积累,这还要看练习者的悟性。练习硬笔书法是手动(临写练习),眼看(读帖,观察),脑(记忆,思考)相互协调来完成的。凹槽字帖是让人被动地拿笔照着印好的槽去描,去画,而缺少了手,眼,脑相互配合学习的环节。只是机械地去描,画字体,而不去读帖,去思考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这个笔画为什么这样去处理。而且,在凹槽上描和在纸上临帖练习用笔的手感也不同,体会不了运笔过程中的阻尼,轻重缓急。凹槽字帖的纸版也都较硬,和平时写硬笔书法纸的手感完全不一样。缺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动地去做这些无用功,想必是只会浪费练字的时间罢了……
感谢邀请!
凹槽字帖有用吗?以下纯属个人观点!
练字的方法应该是临摹。其实就是两种方法临写和摹写:临写对照字帖来写,而摹写也就是描红。就这两种方法来说,应该主要的手段是临写,而且首先应该是临写。对照字帖上的一笔一划尽量写的和字帖完全相同,在这个过程中,就是理解行笔方法,间架结构的过程,如果实在觉得临不像,那就再进行描红。描红算是一种***的方法。如果全靠描红,收效是甚微的。
而凹槽字帖相比描红来说,更加低效,或者当做一种***的方法也是可取的,但是一定不能当做主要手段!不然会耽误朋友们的功夫。
以下贴图是我自己做的字帖,也是按照临写第一,摹写***的思路来做的。
个人观点,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谢谢邀请。凹槽字帖我以前也使用过,后来被老师制止了。用凹槽的字帖练字,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有用,可以有规范化的练习,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对其产生依赖性,脱离了字帖就写不好,其利弊是显而易见的。 我认为凹槽的字帖能不用就别用。 凹槽字帖练字虽然能把字写的正确清楚,造型美观,书法速成,但其弊端对练字的人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不能展现笔意,无法突出线条美,而且会束缚练字的人,对其形成依赖性,从而无法完成创作,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展现书法个性。 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每个字的笔画长短,字体大小,结构都不好控制。 凹槽字帖的使用,可以让书法初学者写的横平竖直,字的大小可以统一,字的造型美观,结构把握到位。如果前期能把字的结体都控制好了,那也是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对于后期的书法练习有一些帮助。 书法练习的后期,千万不要用这种字帖了。要把字的艺术性表现出来,除了上面说的结体美,还要具有线条美,章法美和风格美。所谓线条美,即体现在用笔的节奏上,用笔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有粗有细,快则细,慢则粗,同时笔画的细节表现也很重要,比如下面这个“析”字,它的竖的收笔就有出锋的“悬针”和回笔的“垂露”两种写法,这些就是线条美的细节体现。而章法美,一旦脱离了字帖,写出来就可能高低不等,差强人意。至于风格美,就更不用说了,用凹槽字帖练字,都是在框框里面练习,被束缚的厉害,又怎么会形成自己的个性呢。 所以,我认为书法练习主要还是靠你的长期临摹,仔细观察名家作品和推敲,“欲速则不达”,要想取得好的成就还得多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行。
那种凹槽字帖真的有用吗?
可以肯定的回答:有用。问题来了,作用在哪里?这其实是提问者想知道的。
书法的学习,有这么几个步骤,通常情况下都是从描红开始的,描红这叫做摹帖。然后对临,背临,脱帖,返回来意临。我把意临放到脱帖后面,这个顺序是经过思考的,我其实不大理解什么是意临,但是又感觉它比脱帖高一个层次,至少来说,它在初学者完成临帖的***内,他们不是一个系统的东西。
描红有什么作用?主要是让初学者真切的感知笔画的形态及位置,什么叫真切?就是跟字帖较真,要分毫不差。
如果一开始就对临,只靠眼睛看像不像,感觉上很像了,如果你把临写的字蒙在原帖上比较,笔画的长短,距离的远近,倾斜的角度,差别很大。而且来说,眼力的高低也严重左右着你对所写对象的认识,通俗点说就是眼力低的时候看不出问题,自己还以为不错。
这个问题启功先生讲过一个自身的经验,他临帖的时候觉得怎么写也不好看,用眼睛看,感觉位置都对,这儿高,我也高,这儿低,我也低,可是写出来就不好看,然后他就把写的字跟字帖比对,发先差的太多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感觉是靠不住的。那么描红,就是解决眼睛误差的一个良方,你临的不好的时候,去实际摹一下,你就发现问题出在哪儿了。
那么为什么要把字帖做成凹槽形状?它有什么优势?它可以让人在摹写的时候把握笔画更准确,如果是平面的,你写的长一点,短一点,一不留神的事,有个凹槽就好像有个东西拦着,你想走样都不能,写到头钢笔就走不动了。
虽然说摹帖是为了更准确的把握笔画,字形,但是书写者如果不用心,不动脑,不去记忆,分析,收效甚微。
当然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摹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记住,下笔自成规矩,但是你得摹写多少才能成为习惯?
欧阳询行书字帖哪个好?
《张翰帖》是《史事帖》的一部分,《张翰帖》是欧阳询仅存的四件墨宝之一,它是唐代欧阳询最具代表性的行 书作品,共11行98字。《张翰帖》被称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位第七。。
张翰帖
张翰是西晋时的苏州人,富于才情,为人舒放不羁,旷达纵酒。他身居***时却时常思念江南故乡,于是萌生隐退山林、远离乱世之念,后终弃官回乡。欧阳询因此写下此赞誉之作。
《张翰帖》是典型的欧体行书,与欧楷风貌具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关联。据说,宋徽宗在赏鉴此作以后,评论此贴是“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可谓贴切准确,评价中肯。
宋徽宗鉴赏《张翰帖》时还说,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应该说,宋徽宗的这段评语很中肯的,对我们欣赏《张翰帖》以及其他欧体书法,是有帮助的。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欧阳询字信本,曾做太子率更令,所以,后人又称欧阳率更。是我国唐代书法家,“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被称为“唐朝楷书第一人”。他的楷书结构森严、险峻,沉稳、劲爽,布局舒朗、清新,被称为“欧体”。
其实,欧阳询行书也是出类拔萃,名贯古今的。能代表欧阳询行书最高水平的书法作品是《季鹰帖》。又名《张翰思鲈帖》,行楷书,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人物传记。主要是写了张翰字季鹰,虽为官,但是心里不快乐,总是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菰菜鲈鱼,后遂弃官归隐,终于回到故乡。
《季鹰帖》取法二王,字体修长,结字险奇,遒劲挺拔,险中求稳。此帖是欧阳询行书中的精品,是中国十大行书名帖之一。
宋徽宗赵佶观《季鹰帖》之后颇有心得,遂在此帖的后背用瘦金书为此帖题一跋。他评价此帖是“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且说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清乾隆帝评价此帖是“妙于取势,绰有余妍”。两位书家皇帝的专业的评价,对我们欣赏和学习此帖有很大参考价值。
您好,我是菩提娑哈,希望和您相互关注,相互交流。欢迎您的转发,欢迎方家指正。
欧阳询(557年——641年)是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也是整个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楷书大师,他创造的“欧体”楷书结构森严沉稳,线条劲健爽利,结体平正险绝,布局疏朗畅通,跟开拓进取的***王朝的精神气象十分匹配,因此,欧阳询在当朝被誉为“楷书第一人”,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敬仰。
虽然欧阳询的楷书成就非常高,但他的行书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以楷书的笔法来写行书,其行书结体在体态上跟楷书一样是方正的,但在用笔上圆笔较多,笔画线条刚劲而不失妩媚,风格清峻犀利,打破了唐代之前行书普遍偏向于柔媚清秀的特征,开拓出了行书“刚柔并济”的特征,这对后来的影响非常大。
欧阳询传世的行书作品不多,目前能看到的有《卜商帖》、《张翰帖》、《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能代表他的行书成就最高水平的无疑是《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全文78字,大约写于贞观年间的635年左右,跟他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写于632年)创作时间间隔不长,此时的欧阳询已经年近70,书法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仲尼梦奠帖》可以看作是他的巅峰之作。
《仲尼梦奠帖》主要有两大特征:
一是结体比较修长。这个特征直接来源于他的楷书风格,他的楷书修长、挺拔、清峻,给人有一种亭亭玉立之感,他把这种特征吸收到了行书创作中,让字形显得非常舒展自然。
二是在用笔上随意自然,灵活多变,主体上以[_a***_]笔法入书,在笔画转折处并不藏锋,让锋芒毕露,有一种刀刻般的质感,增加了线条的厚重感,以整体上的庙堂之气,这些特点跟他的楷书是一脉相承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带框书法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带框书法字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