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体真迹书法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欧体真迹书法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第一句里的“黄”字,有一个点很特别,这是笔误还是巧妙安排?
谢谢千里马先生邀请!
这个我不是很懂,但既然抽到,就勉强说一说。
我自以为是地认为:颜篆欧隶——即颜真卿后期作品笔法是篆字的笔法,欧阳询的作品笔法是隶字笔法。
一般“黄”字下边的“八”字点,都是从右上逆锋顿笔再转笔往左下撇出,而欧阳询这个点是左上顺锋起笔往右下顿笔再往右上提笔,总体方向是和一般书写相反的。但左右两点的呼应,和一般写法是一致的,只不过欧阳询的写法(是左点收笔遥接右点尖锋起笔)连得实一点,一般写法连得更虚一点(是从空中穿过左点去连的)。
同时,左点的起笔也看得出隶书起笔的动作。
想当然一答,供方家一哂。
欧阳询书唐代的著名书法家,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楷书,尤其以他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最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欢,现在欧体楷书也是书法的热门书体。
但其实欧阳询的行书写的也非常好,还有行书的真迹传世,比如他的行书《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卜商帖》等等。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局部
现在南方不少的书法家学习欧阳询的行书,他们认为欧阳询直接接触过大量的王羲之的真迹,而现在王羲之的真迹全部失传了,只有唐代人的摹本了,而欧阳询作为王羲之的粉丝,又见过大量的王羲之的真迹,他的行书真迹是值得参考的。或许还真能够从欧阳询的行书里找到一些王羲之的痕迹。
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
我仔细看了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并没有发现第一个“黄”字的点有什么特别的,这个“黄”字一共有两个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并不是笔误,作者也没有刻意的安排。
欧阳询《千字文》里面的黄字
同样,其它地方也出现了很多一样的点,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觉得可能是题主理解问题的方向不一样。
王羲之《圣教序》里面的黄字
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个黄字和王羲之《圣教序》里的黄字还是很像的,尤其是最后两点,你觉得呢?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第一句里的‘黄’字,有一个点绿特别,这是笔误还是巧妙安排?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翻来覆去的看,也没有看出有哪一个很特别的‘点’。十亿里马君,我眼拙,能不能告诉我哪一个‘点’很特别?
欧阳询他在写字下面的两个对应点的时候,就是这样子。既不是很特别,更不是笔误,也非巧妙的安排。就是笔势的自然所使。《千字文》中全篇只有一个黄字,这个黄字中的总,也只有下面的两个对应点,他是很自然的书写态势。在《仲尼梦奠帖》中的奠字,下面的点也是这个写法。《千字文》不确定是欧阳询所写,《仲尼梦奠帖》没有什么疑问是欧阳询所书。我们再来看看欧阳询的另外一个帖。《张翰帖》
里面的左右对应点,也是同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其实就是从王羲之那里继承下来的。在王羲之《兰亭序》中,这样的写法比比皆是。
在书法中,可以根据艺术需要调整笔画位置,变化笔画长短,甚至改变字的结构、增减字的笔画。
欧阳询《千字文》中的“黄”并无不妥,它是在寻求一种平衡。
上半部写得开张,下半部过于收缩,则显得头重脚轻。
又或上半部过于倾斜,则要考虑后面用一笔扳正。
“黄”字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王羲之丶王献之、赵孟頫等,都用类似方法处理过“黄”字。
上面讲过,在书法中,只要需要,可以改变汉字结构。比如“峰”“松”“柳”等字,可以将左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这种方式,在古人书法中比比皆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田英章为什么一辈子只写欧体?
学问,是研究出来的。
书法,既是研习出来的又是“悟”出来的。
我对田英章专工欧楷的做法予以大力支持!我相信很多网友、书友会认可我的说法的。
有的学书之人,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种书体还没弄明白,就对另种书体跃跃欲试,结果是哪种书体都没学好,哪种书体都没学精,与其这样,还不如专工一种书体的一种风格呢!
据说,田英章学习研究临摹欧楷几十年,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欧楷”风格的楷书,近年来,他出版各种欧楷字帖多种,为推动上边倡导的“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从田英章学欧楷几十年,又联想到有的学书之人不安心临帖,总想寻求学书法捷径,有的甚至是“一谈临帖就晕”,建议有这种想法的书友们学学田英章的学书的“钉子”精神。
田英章一辈子只写欧楷。这样的说法不准确。二田主攻欧楷,但并不是不学其它书家书法。从田英章楷书看有赵孟頫,钟兆京等楷书笔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严格地说他的楷书己经不是欧楷。
人一辈子做一件事,而且做好了,就是成功!田英章一辈子研究欧楷,而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去粗取精,发扬光大,应该说非常难能可贵!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多少科学家一生只研究一个实验项目,最后没有成功,含恨离世。所以说,田英章是非常有毅力的书法家。虽然,一些人不认同他的书法成果,甚至从人格上进行攻击,但是,群众的眼光和呼声是对田老师有力的支持。
我没见过田英章,也不认识他。但是对于他的执着和耐力却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些人好高骛远,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换来换去,到头来一事无成。
我写欧楷也有50多年了。退休后在老年大学任书画老师。我觉得田英章的教学方法很科学,十年前就努力向田老师学习,临他的字帖。当然,不及田老师十之一二。如果有缘,希望有机会向田老师当面赐教。下面是老朽的拙作,请斧正!
学书法进入了死胡同,没有打通笔法,笔法通诸体皆通。书法是学、悟、练。田一辈子只知道练,一天练十几个小时。只知道练不知道学,原地踏步停留在楷书阶段。几十年没前行。
看看哪个大家不是学富五车,比如舒同成为大家,人们说他的书法是七分半体,即:真行草隶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说明任何一个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必须博学。历史上没有哪个大家把自己固封在一个小圈子里成了大家。一个把楷书写成印刷体的人竟然被不懂书法的人炒作成“大师”,只有在把“凤姐”都能炒成网红的时代,才能出现。网络真是好东西,只要炒作就有人迷信。有人信就有人掏钱,什么拜师费,田楷推广费,评级费,现在田的儿子又发明了加盟费,并称掌握了书法秘籍,缴费就教给你,中国书法传承几千年,现在竟然成了田家圈钱的工具,还有人盲目跟风,助纣为虐。田英章的字只有铜臭没有墨香。一个钻到钱眼里的人能写好书法?
你最喜欢谁的书法作品?有理由吗?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最爱赵孟頫的楷书
。
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用一句话形容:继唐代以后,赵孟頫是唯一以楷书进入中国书法史的书家。
虽然赵孟頫的行书造诣也很深,甚至从某些层面上讲要超过他的楷书造诣,但真正奠定他书法一代宗师地位的,是他的楷书。楷书在唐代达到顶峰。欧柳褚颜四位***将楷书树立起典范。从唐代以后,书法家们大多以行草著称,到了清代又涌现一批篆隶名家。但能以楷书著称,在书法史上和唐四家并列齐驱的,从唐代以后有且仅有赵孟頫一人。
宋四家的楷书也很高,但他们的主要成就并不是楷书而是行书;董其昌、八大山人也是同样。鲜于枢虽然与赵孟頫齐名,但论楷书的影响力,赵孟頫仍然甩了他一条街。唐代以后,唯一能跟赵孟頫拼楷书的只有宋代的张即之。但张的楷书高虽高,却并没有达到赵孟頫那种在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的成就;另一方面,张传世作品太少,影响力也远不及赵。所以,赵孟頫是正儿八经的,实至名归的一代宗师。
感谢邀请!
- 文徵明,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被称“吴中四才子”或“吴中四杰”。
- 真、行、草,得意于[_a***_]笔意,大字仿黄庭坚。最精小楷,隶书也擅长。
- 小楷学二王,精工之甚。行草学怀素。行书仿苏轼、黄庭坚、米芾。逐自成一家。
- 还擅山水画,遇古人妙迹,重观览其意境,师心自用。远学郭熙、李唐,近学吴镇等。
- 博学多才,诗、文、书、画,样样精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体真迹书法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体真迹书法字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